一、关于拓宽“粮食”涵义,扩大粮食范围和食物来源,把以食用为主的农产品纳入粮食范畴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不断拓宽食物来源,努力确保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方面,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营养观,加快农畜资源、林特食物产品产业化应用和食药物质开发利用,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给。另一方面,优化农业统计方法。2020年,农业农村部配合国家统计局制定发布《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将农业统计口径从传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环节,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将统计范围扩大到10大类农业相关经济活动,全面直观地反映种养业的附加和衍生价值,引导各地有力有效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考虑您提出的“扩大粮食范围和食物来源”建议,以实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为抓手,健全统计核算制度,引导拓宽食物来源,推动实现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二、关于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挥不同农产品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一是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17年以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基本完成上图入库。二是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截至目前,共认定30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了青稞、高粱、谷子糜子等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三是优化林果产业布局。自然资源部正在组织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数,加强木本粮油、特色水果等生产基地建设,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国家林草局正在组织编制《全国经济林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进一步优化木本粮油、干鲜果品、笋竹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促进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相统一。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赢。
三、关于坚持大食物安全理念,统筹利用好大农业资源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不断强化指导,推行高效种养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农业效益。一是推行高效种养模式。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稻田养鱼(虾、蟹)”“稻鸭共生”等高效种植模式,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支持种养协同发展,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结构。二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支持各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群等一批特色山地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了特色山珍、道地药材、山地杂粮、高山蔬菜、果树茶叶等一批山地名优产品。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科学规划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等相关产业,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达9000亿元。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拓展多元食物来源,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