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密集的中老合作协议实际上只是中国在东盟框架下合作的一小部分,相比以往,虽然中国与东盟仍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双方合作项目已开始发生悄然变化。除了传统基础建设,能源投资,工厂企业等大项目合作以外,双方合作更倾向于农产品等第一产业合作,别看只是细节变化,但意义却极为重大。
▲缅甸农业部分指标
虽然东盟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但东盟这十个国家经济发展却也存在较大不平衡,不仅经济增速不同,经济发展所依靠的产业也完全不同,而这其中不少东盟国家仍以第一产业为发展为主,相关资料显示,向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第一产业占比均超过20%,缅甸第一产业占比更是达到40%左右,这种不均衡如果长期被忽视,最终必然会造成东盟国家分化与撕裂,这不仅对东盟发展不利,也必将会影响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
▲美国推广的智慧农业
可想要将这些国家从第一产业变成第二,三产业又何谈容易?这并不是几个大项目投资,大项目合作就能从根本上动摇的,而与其改变产业结构,不如从根本上推动第一产业收入,打开第一产业市场,以美国为例,虽然第一产业在美国GDP占比仅有0.8%,但仍达到了1600多亿美元产值,要知道美国全国从事第一产业总数仅300万人左右,300万人能够创造1600多亿产值,这一比例并不比二,三产业低,而这主要依靠的就是发达且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
由此可见即便是发展农业等第一产业依旧可以赚钱。我们加强从东盟各国进口农产品数量、总额,打开这些国家农产品海外市场,有了市场,国家赚取了外汇,农民有了钱,才会有能力将第一产业升级,才会有能力将第一产业体系化,第一产业发展,才会有能力向二,三产业转向,最终实现东盟内部各国经济平衡,而这更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各国长期合作。
▲老挝相关农业指标
不仅如此,推动从老挝等国家进口农产品更是对东盟各国农民的一种普惠策略,相关数据显示,缅甸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3%,老挝更是达到了69%-74%左右,高占比,高人数,但收入却并不高。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加大对东盟各国大项目投资,工业化投资,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脱层现象,农村与城镇差距也只会越拉越大,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只会越干越穷。因此我国扩大对这些过国家的农产品进口,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建设,技术投入,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产量,从某程度上就是在帮助这些国家整体脱贫。
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互惠互利,首先前面曾提及,只有推动这种经济平衡才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长期合作,长远合作。其次,通过扩大对东盟等国家的农产进口,也有利于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抵御自然灾害对本国农业冲击,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产品对居民CPI的冲击。一举多得,实乃互利共赢,别看只是小小的进出口调整,但意义却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