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增是西际村的蜜橘种植大户,种蜜橘近40年。望着80亩果园内4000多株果树,余安增笑着说:“每株果树产量在40~50公斤,去年种植蜜橘收入近40万元,今年预计会更好。”
过去蜜橘单靠果农吆喝,销路不大,现在依靠“三明早熟蜜橘”品牌,由政府统一营销、推广,蜜橘销售搭上了“快车”。“区里每年邀请专家前来指导种植,开展线下果实品鉴、采摘节和线上直播推介等活动,除了省内,蜜橘还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余安增告诉记者。
曾经,地处高山的西际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7000多亩山地中,荒山达6600亩,只有一条泥泞小路通向外界,农民购买物资只能用肩膀扛回去。全村农业总产值不到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
想致富,可路在哪?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给了村民启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际村曾是红军情报传递、信息联络、紧急物资输送的重要中转站,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开辟出一条红色物资交通路线,为中央苏区打破国民党封锁“围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际群众传承了这不屈不挠的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向荒山进军,开荒种橘。起初,西际村主要种植中、晚期温州蜜橘,掺杂些许早熟的温州蜜橘品种。1996年,村民发现,早熟蜜橘价格是普通蜜橘的好几倍,还不愁销售,而晚熟蜜橘却卖不上好价钱。
如何破局?余安增学习起了果树嫁接技术,在果园里做起试验,将效益低的晚熟蜜橘嫁接早熟蜜橘改良品种。没多久,早熟蜜橘产量迅速增长。依托村里特有的红壤,早熟蜜橘皮薄、化渣好、糖度高,加之早上市的优势,受到市场热捧。
2018年起,在市、区政府支持下,西际村连续4年举办“橘颂三元”柑橘采摘节等品牌推介活动,吸引游客超万人。蜜橘的身价也一路“飘红”,今年仅订货价就比去年批发价每斤上涨约1元。
小小蜜橘成为村民的致富果。西际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形成统一规划、种植、包装、销售的产销模式。全村蜜橘园从不到千亩扩大到6000亩,每年柑橘产量约2500万公斤,产值超5000万元,村民人均种果纯收入从不到千元增至5.5万元。西际村一举甩掉“穷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橘专业村、福建省特早熟温州蜜柑生产示范基地以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眼下,西际村带动周边高山村、龙泉村改进蜜橘种植技术,建立柑橘产业示范园和柑橘联合市场,打造“龙际山柑橘”品牌。“通过产业共抓、资源技术互通、销售渠道共享,蜜橘越种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甜蜜。”莘口镇副镇长赵小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