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河湟谷地,乡村振兴的喜和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56
核心提示:  青海河湟谷地,村支书、村主任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哪家几时耕田、哪户几时浇水,有机肥是否备足、农机作业是否正常,村集体经济
   青海河湟谷地,村支书、村主任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哪家几时耕田、哪户几时浇水,有机肥是否备足、农机作业是否正常,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乡村产业如何振兴……村干部们最了解最关心。半月谈记者走访河湟谷地多个村庄,听一听他们对于当地乡村振兴的喜和盼。

  谋发展,着力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是乔维栋人生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他从一个经营苗木公司的小老板,转变为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民主村党支部书记。

  如何制定村规民约、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让村里937人共同富裕……村里的事务占据了乔维栋90%的精力。“以前只考虑自家的发展,你不在这个位置上,根本不会去考虑村上的事情。自从当上村支书,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村集体经济拿什么做文章,天天就在想这些。”

  民主村曾是贫困村,2017年底实现脱贫摘帽。全村耕地面积1526亩,其中有919亩水浇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以及桃、梨等经济林木。结合自己经营苗木的经验,种植桃树、梨树成为乔维栋的第一个突破口。

  2019年底,民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第一个项目就是流转民主村三社80亩土地种植桃树、梨树,并发展林下经济,种金丝皇菊。截至目前,民主村有金丝皇菊80亩、软梨50亩、黄桃20亩、玫瑰10亩、白菊10亩、花椒160亩……“桃梨花谷”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粗具雏形。

  在民和县古鄯镇夏家河村,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调研,决定收购饲草加工厂,扩大饲草种植和加工产业,需要1000万元前期资金。“目前村里共有上级各类扶持资金279万元,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必须盘活村内人力、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类资源,探索出具有生命力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夏家河村村支书夏龙说,过去只想着向政府申请资金扶持,其实通过自身创新也有解决途径。

  “村里有5个致富带头人,经济实力雄厚。我们考虑通过让他们资金入股、村民土地和劳力入股等方式,尽快把饲草加工厂购买下来,走股份制经济发展道路。”夏龙说。

  寻新路,努力告别靠天吃饭

  去冬今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大庄村有400多吨土豆滞销,户均4000斤土豆面临销售难题。大庄村村民们谈“薯”色变。

  “去年8月份,算是土豆价格最高的时候了,5毛钱1斤,还好我卖出去4000斤。”村民李青林说,“家里还有4000斤,想着等土豆价格涨一涨再卖,结果价格却一路走低。”

  大庄村村主任马军泰说,大庄村的耕地多山地、旱地,除了土豆,其他农作物不宜种植且产量低。家家户户以种植土豆为主,土豆滞销对村民收入影响很大。“因此,村里今年准备申请土豆加工厂的项目,这样既能帮助村民消化自家土豆,还能帮助村子的土豆种植实现产业化发展。”马军泰说。

  麻地沟村地处民和县脑山地区,人均耕地不足两亩,全村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种植业,靠天吃饭。村支书宁智勇一直苦苦寻找村庄振兴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设施蘑菇种植方法,便下决心引进村里。

  2020年,麻地沟村村两委将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的50万元,与村集体原有资金50万元整合,将集体养殖基地改建为玻璃温棚,同时购买了种菇设备设施,并邀请省外具有多年平菇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2022年1月上旬,温棚内的首茬蘑菇采摘上市。

  宁智勇告诉半月谈记者:“村民们在多次培训后对种植技术有了初步掌握,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生产出的菌棒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出售给村民,大家可以在自家院子里或者空房子里种植,由村上统一出售,逐步把麻地沟村打造成一个高原蘑菇村。”

  解忧愁,盼种植养殖更便利

  近年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群众对农业基础设施升级新建、农业耕作机械化的需求较为迫切。

  “前年,我引进了一台山东产的种蒜机,但机器太大,株距设置太宽,一亩地少种将近1/3的蒜,赔惨了。”谈起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乐都区高店镇上杨家村村主任袁复德感叹,青海山地局限性大,地块小,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小型便携机械,肯定会受老百姓青睐。”袁复德说。

  袁复德期盼,能够研制或者引进一些适合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的多元化机械,用科技助力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让老百姓能够从农产品消费中获得更多实惠。

  “水利问题是村子最大的困扰。”乐都区高庙镇保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秀梅说,村子里的沟渠每年都坏,水量小,边用边修。“天一旱,浇地的水就不够了。村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改善水渠。”

  “浇水灌溉,我们村已经解决了。目前,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舍饲养殖的建设用地。”乐都区瞿昙镇斜下村党支部书记张万福说,2020年,斜下村300米的水渠新建后,可以浇地200多亩,极大缓解了之前的浇水难题。“眼下,最要紧的是给牛羊‘盖个房’。村民们最大的想法就是扩大养殖规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