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工作人员正在逐个检查即将发货的一批延安苹果的外观。“看看有没有碰伤痕迹,挑选出残次果,然后将品相合格的果实包装发货。”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最近发货量较多,每天要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下午6点多。”在渭河北岸这座县城的电商仓库里,记者感受到了四周弥漫的盎然“春意”,霎时拂去了刚进仓库时附着的周身寒气。
仓储物流中心传送带上的一箱箱农特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徐文智/摄
800多万单年均订单量、2万多吨年均发货量,眼前这家农村电商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在偏居内陆的武功县,类似的农村电商多达380多家,40余家快递企业在县城设点,105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遍布全县,1200多家个体网店星罗棋布……如今,唱响全国的“买西北,卖全国”武功农村电商模式,直接带动当地4万余人就业,助力农民人均增收1076.3元。当地农村电商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背后,始终伴随着市场监管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和用心呵护。
2月1日,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海生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该公司依靠互联网销售起家,2014年落户武功县之初,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管理方面完全是外行,在建设生产基地时,市场监管部门多次来到建设现场,对生产场所、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保障了生产基地顺利建设。“2016年,公司销售的红枣中被检出微量苯甲酸,我们第一时间对供应商、分拣、清洗、烘干、包装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排查,但都没有找到苯甲酸的痕迹。武功县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得知企业的困难后,奔赴红枣产地实地调查,经过市场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调查实验,确认在植物生长的次级代谢中产生了天然苯甲酸,并不是人为添加。”回忆起这段经历,史海生深有感触,“市场监管部门在守牢安全底线前提下,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为企业纾困解难,在服务中体现监管,为我们农村电商企业健康发展搭建了暖心的营商环境。”
精准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让武功县众多农村电商企业受益良多。“企业创建伊始,市场监管部门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工作人员就进驻企业实地开展质量帮扶,对农产品的原料进货、生产加工、技术操作等各环节开展全链条的质量‘会诊’,逐一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并且多次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帮扶力度非常大,让我们这些通过网络销售农特产品的电商经营更加规范高效。”陕西米豆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谈起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帮扶,十分感谢。
优化职能、靠前服务、精准发力,市场监管部门“了企情、知需求、送关怀”的网络监管模式,不断打磨、不断完善,在如今的武功县已然落地生根。采访电商企业时,记者总能在武功县农特产品网络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发现市场监管部门的服务“身影”。核桃等农特产品应当按照GB19300还是GB22165进行生产销售管理;农特产品标签标识的版面信息、营养成分数据按照GB7718和GB28050应当如何标注;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时的宣传用语依据《广告法》如何规范……“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帮助电商企业解决发展和生产销售各环节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才能更好激发农村电商企业干事创业的充沛活力。”武功县市场监管局网监股股长李晓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电商产业园的西北网红直播基地。徐文智/摄
2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进西北网红直播基地大厅,一股“买西北,卖全国”的氛围扑面而来。大厅内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一间间网络直播间环绕着大厅密集排列。针对“互联网+食品”农村电商特点,从2022年开始,武功县开展了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为辖区农村电商企业提供审批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环节,包含标准、计量、知识产权、信用、公平竞争、认证认可、打假维权等全职能全领域‘一站式’综合服务。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帮助电商企业减负降压、纾困解难,全力打造全县网络市场监管服务式执法的新模式。”武功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文博谈及“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信心满怀。
2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出武功县电商产业园的仓储物流中心时,看到一辆辆物流运输车正停在门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随着面积达17200平方米的崭新物流仓储基地投入使用,种类繁多的西北农特产品从“农田”到“城市”的速度将更快;同时,在市场监管部门暖心贴心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下,武功县各类农特产品加速“进城”的过程也将更安全更放心。